-
1.
事业文章随身销毁,而精神万古如新。
--《菜根谭》
示例:
子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时间是一枚单箭头的箭,越飞越远,永不回头,在时光的长河里,那些人那些事,都如烟一般消散了,唯有他们的思想与精神,融进了民族的血液里,永世不灭,“事业文章随身销毁,而精神万古如新,"所谓不朽,如此是也。
2.
社会不但需要果蔬药材,却也一样迫切的需要蔷薇与地丁。
--周作人
示例:
读书不能换取面包,却可在心间开一朵玫瑰;读书无法带来权力地位,但它能教你谦逊、宽容、博识等美德。玫瑰和美德或许不如面包和权力有用,但正如周作人所言社会不但需要果蔬药材,却也一样迫切的需要蔷薇与地丁"。我们需要读书来使人生更加美丽与完整。
3.
人类文化的悲哀,是流俗的易传、高雅的失传。
--「文学回忆录」
示例:
时代的发展使文化的普及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然而,真正能深入体味文化之精髓的人却并没有增多,甚至在减少。在几乎人人皆可阅读的现代大都市中,厚重的典籍被遗忘在旧纸堆中,深刻的思想亦不再为众人所喜。人们沉溺于单一的愉悦,追求即时的满足,用上网代替读书,用游戏代替冥思,不知不觉中,情感的触觉不再充满个性而敏锐,思考的角度不再丰富而多元,快乐亦变得廉价而肤浅。
在21世纪,我们看似获取了更多的文化资源,实则在新科技的推波助澜之下,将自己的认知深深禁锢在了一个坐井观天的“思维茧房”之中。正如木心在《文学回忆录》中所言:“人类文化的悲哀,是流俗的易传、高雅的失传。"雅俗之间,本没有什么优劣之分。但若是只知追逐下里巴人,而将阳春白雪束之高阁,不仅是人类文化的损失,更是整个人类历史和新时代的悲哀。
4.
书店,是网络时代一座风雨长亭,凝望疲敝的人文古道,难舍劫后的万卷斜阳。
--「今朝风日好」
示例:
网络时代,娱乐方式屡屡更新,异彩纷呈。但书籍依然是许多人不可或缺的娱乐选择,它带给阅读者持续且深刻的愉悦。无论实体书店还是网络书店,都是网络时代一座风雨长亭,凝望疲敝的人文古道,难舍劫后的万卷斜阳。开卷,便是开启思想的浩瀚星空,接受文化传统的无私馈赠。
5.
唯有文字能够担当此任,宣告生命曾经在场。
--「咀嚼人生」
示例:
仓颉造字后,“天雨粟,鬼夜哭”。文字,使历史得以传承,生活得以记录。文字可以化腐朽为神奇,让我们摆脱鼠目寸光的肤浅,更多地去认识、去感受、去记录、去传达这个世界的多面性,在尽可能宽广的时间与空间里实现自我诉求。如果说有些事只适合收藏,那唯有文字能担当此任,宣告生命曾经在场。
6.
文明就是老人明知道自己无法享受它的阴凉,却依然去植树。
--希腊谚语
示例:
随着时代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文明的重要性,追求文明的延续。那么文明到底是什么呢?希腊有一则谚语是这么说的:“文明就是老人明知道自己无法享受它的阴凉,却依然去植树。”或许正如这则希腊谚语所言,奉献,闪烁着人性之美的光辉,而美德的代代传承也正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。
7.
历史是一堆灰烬,但灰烬深处有余温。
--黑格尔
示例:
黑格尔说:“历史是一堆灰烬,但灰烬深处有余温。”历史的辉煌会随着时间的前进,湮灭于历史的长河里。历史曾经的光芒散去,只留下带有余温的灰烬。当余温流入时光的长河里,滋润着那些破碎的时代之心,它便成为我们向未来茁壮伸长的最好养料。
8.
我躺下是敦煌,醒来还是敦煌。
--樊锦诗
示例:
1963年,樊锦诗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,怀揣着研究祖国文化遗产的梦想,毅然选择了千里之外的戈壁大漠,与敦煌莫高窟“厮守”50个年头。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融入到莫高窟保护、研究事业中,躺下,想到的是它;醒来,依然想着它。
相关阅读:
版权申明:本文 【作文素材】高考热点:文化传承 版权归作者所有
转载请联系作者并保留出处和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bgee.cc/zuowen/20220805/844270.html
-
本文标签:
最新文章